登封惊现李灿大夫第、文魁匾
本帖最后由 嵩山书画 于 2011-10-30 21:40 编辑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就科举匾额而言,就有了秀才匾、举人匾和进士匾,而且均有五大看点,了解了这五点,也算是入门了。
昨天在我市发现了清乾隆十二年李灿中举人时的文魁匾和大夫第匾,特拓下来与嵩山文化爱好者共飨。因为这是李灿后人的荣耀,是中岳嵩山儿女的骄傲,是挖掘嵩山文化的的又一新的发现和新成果。
匾额是中国特有的民俗文化。它融合传统文化中的辞赋诗文、书法篆刻、建筑艺术于一体,集字、印、雕、色于一身,是几类艺术的集大成者。
其中,科举匾额又是匾额家族中的一支奇葩,它的题匾人和受匾人都是科举仕途中人,匾额内容都是对顺利通过科举关卡的秀才、举人或者进士的鼓励、认定和褒扬。
大(dà)夫,古代官名。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大夫世袭,有封地。后世遂以大夫为一般任官职之称。秦汉以后,中央要职有御史大夫,备顾问者有谏大夫、中大夫、光禄大夫等。至唐宋尚有御史大夫及谏议大夫之官,至明清废。又隋唐以后以大夫为高级官阶之称号。清朝高级文职官阶称大夫,武职则称将军。
“大夫第”,一般是指文职官员的私宅。“大夫第”就是士大夫的门第,不是平民百姓的草庐。如同“进士第”、“翰林第”一样,都是一种身份的标榜、一个家庭的显赫。在登封的记载中尚未记载他的事迹,但通过清乾隆十二年李灿中举人时的文魁匾和大夫第匾可推断李灿在当时的官职和地位。
1.文星和魁星。俗谓主文之星。 明 纪振纶 《三桂记•降凡》:“今日良辰,不免遣鬼判同天曹玉女众神送文魁二星下凡。”
2.文章魁首。 清 钮琇 《觚賸续编•两梦》:“壬子秋闱试后, 盛某 之弟梦一贵人,乌帽绛袍,鼓吹登堂,指挥胥役,上文魁匾额。”
3. 文魁:乡试(清代乡试考场设于各省称贡院)于八月举行,亦曰秋闱。九月放榜(因时值秋季,桂花盛开,所以也称桂花榜),新科举人第一名称解元,第二名称亚元,第三、四、五名称经魁,第六名称亚魁,其余称文魁,均由国家颁给20两牌坊银和顶戴衣帽匾额。匾额悬挂住宅大门之上,门前可以树立牌坊。
文 魁 匾
在登封发现了一块清乾隆十二年李灿中举人时的文魁匾。虽然此匾油漆斑驳脱落,内心略有损坏但阳刻文字丝毫无损,苍劲有力;经过岁月的侵蚀,显得古色古香,其书法:其书法苍劲有力,浑厚率意,正如苏东坡在书论中说的“榜书难于结密而无间”,此匾可以说在登封存世不多,实属罕见之匾。让人赞叹不已,不愧是一件有历史价值的文物。
详细一看,你也许就会发现,魁字左角少了一撇,为什么会少一撇呢?写错吗?怎么可能?既然是文中之魁,魁字怎能不出头呢?
综观上述两个解释版本,笔者带着好奇心,查阅网上百度搜索,发现全国各地现存的文魁匾文物,魁字这一字,也有封顶的,也有不封顶的。但不论是那一种说法,都说明在封建旧社会中,特别注重尊师重教和敬老尊贤这两个社会道德。是值得我们这一辈人好好学习的,继承和发扬。若是还有其它说法,个中因由,那就由读者自己去发挥想象吧!
真的假的啊
真的在修李氏家谱时发现的 这是东关姓李的骄傲!! 长见识了 若是还有其它说法,个中因由,那就由读者自己去发挥想象吧!
一手好字啊 :) 赞了!
页:
[1]